日本的出云级轻型航母改装计划又一次掉链子,F-35B战斗机交付时间推迟了!曾经日本媒体口口声声说要用这艘航母让中国“感到极大恐惧”,结果现在连舰载机都没着落。说好的航母战斗力呢?如今只能尴尬地“裸奔”在海上。更有意思的是,这次推迟的原因似乎并不简单。
有人说是美国自己的问题,但也有人认为和中国对洛克希德·马丁的制裁脱不了干系。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事情得从日本的航母改装计划说起。早在几年之前,日本就计划将两艘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改装成可以起降F-35B战斗机的轻型航母。按日本的规划,这些航母将成为防卫力量的重要支柱。为了配合这个计划,日本还决定引进42架F-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。
本来一切都看似顺风顺水。日本防卫省计划在2024财年(也就是从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)内接收6架F-35B,随后逐步完成航母的战斗力部署。但是,2025年1月,美国突然通知日本,这批战斗机的交付时间将被推迟到2025财年,具体日期不确定。这个消息直接让日本的航母计划陷入了困境。没有战斗机,航母改装得再漂亮也没用,难不成真让航母空着甲板出海?
交付推迟的原因是什么?美方的解释模棱两可,说到底主要有两个问题:一是生产进度跟不上,二是软件升级滞后。
先说生产问题。F-35系列战斗机的生产链条非常复杂,不是洛克希德·马丁一家公司说了算。它的零部件供应商遍布全球,一级供应商就有上千家。2023年,F-35的整机生产数量大约在130多架,而到了2024年,这个数字直接掉到了不到100架。原因很简单,供应链出了问题。
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国家的配套厂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按时供货,美国国内的一些零部件厂商也遇到了麻烦。
再看软件问题。F-35的T-23软件升级项目本来是为了提升性能,但开发进度却严重拖延,甚至在2023年暂停了长达一年时间。直到2024年7月,美国国防部才解除了禁令,允许继续推进升级工作。结果,飞机虽然造出来了,但软件跟不上,装备就没法交付。
有意思的是,这次供应链问题背后似乎还藏着更大的故事。有人猜测,这可能和中国的制裁有关。2023年,中国对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,特别是在战略金属领域。比如镓,这种稀有金属虽然用量不大,但在高科技产品、军工设备中却是不可或缺的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,产量占到全球的90%以上,出口量也接近70%。
如果中国限制出口,美国的供应链必然受到冲击,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原材料的零部件厂商。
事情发展到这里,矛盾变得越来越复杂。美国的解释看似合理,但问题真的只是生产和软件滞后这么简单吗?有人指出,F-35的供应链问题以前也出现过,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。2023年的生产数量少了三四十架,而2024年又比2023年少得更多。这种断崖式的下滑,很难用一般性的生产问题来解释。
更让人怀疑的是,中国的制裁是否已经开始显现效果。比如镓的禁运政策,虽然刚实施不久,但已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。虽然美国有一定的镓储备,还可以从盟友手中获得一些补充,但这些措施只是暂时的。长期来看,如果中国限制出口的稀有金属种类和力度继续增加,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体系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。
面对这些问题,日本只能干着急。他们计划中的105架F-35A和42架F-35B,现在连第一批都无法按时到位。没有舰载机,航母战斗群就无从谈起。原本想用航母“秀肌肉”,结果可能变成国际笑话。
F-35交付推迟的直接后果,就是日本的航母计划被迫延后。原本预计在2024财年完成的部署,如今至少要推迟到2025财年甚至更晚。对于日本来说,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未尝不是一个警示。尽管F-35是目前全球装备数量最多的五代战斗机,生产总数已经超过1000架,但它的生产体系也暴露出明显的脆弱性。过于依赖复杂的全球供应链,让美国在面对制裁、原材料短缺时显得格外被动。
对于中国来说,这或许是一种额外的战略优势。虽然镓等稀有金属的禁运效果还需要时间显现,但这次事件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影响力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【网友热议】
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了热烈讨论。有人调侃日本的航母计划是“纸老虎”,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就像是个空壳子。
网友“海风吹吹”说:日本之前吹得天花乱坠,现在倒好,航母直接裸奔,真是尴尬。
网友“铁甲无敌”评论:这回中国的稀有金属禁运算是打到了点子上,供应链卡住了,F-35也只能干瞪眼。
网友“老王看世界”则认为:问题不全在中国,美国自己的生产组织能力也有问题。搞了这么多年全球化供应链,结果关键时候掉链子。
还有网友“风中凌乱”提出担忧:中国的稀有金属禁运政策虽然有效果,但要是逼急了美国,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冲突?
对此,很多人都持不同的看法。有人觉得中国应该更强硬,也有人认为需要更谨慎。
那么小编想问:日本的航母计划这次又推迟了,但这真的是中国制裁的功劳吗?美国的生产体系问题又能说明什么?如果未来中美在稀有金属领域的博弈进一步升级,会不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?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。你怎么看?
